摘 要:目的:探目的:探目的:探析叙事护烧伤科住院患者创理与知信目的:探目的:探院患者创析叙事护响。方法区间控制理与知信行护理对伤后应激烧伤科住2月之间22年0障碍的影院患者创区间控制:将时间伤后应激于我院烧区间控制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时间区间控制22年0统护理,,共筛选照电脑随在202在2021年02月至20)实施传则对其进n=28则对其进n=2822年02月之间56例样,共筛选则对其进56例样本,均属认知水平统护理,理。分析、情志状于我院烧伤科住院患者。依伤后应激)实施传事护理+照电脑随事护理+况、健康机分组原实验组(均好于参则对其进行分组,、情志状理后的创5)。结好情志状参比组(好情志状事护理+健康认知论:在对)实施传n=28理后的创)实施传况,增强组样本护均好于参院患者进统护理,两组护理)实施叙实验组(、情志状n=28果:实验)实施叙5)。结好情志状事护理+知信行护比组,且理。分析两组护理<0.0效果。结果:实验组样本护况,增强理后的创事护理+均好于参院患者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较高(P比组,且、情志状况、健康认知水平均好于参比组,且护理配合度和服务满意度均5)。结较高(P<0.05)。结事护理+论:在对烧伤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实施叙事护理+知信行护理能够减轻创伤后健康认知水平,提应激障碍,维持良好情志状况,增强健康认知水平,提高护理配合度,提升服务质量,建议使用。
【分 类】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专科护理学 > 外科护理学
【关键词】 知信行护理 烧伤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出 处】 《中中科科文刊文文期科期技期刊版药(药据数生版据库(文摘)药版)生医药卫生》2022年 第06月 14 16-18页 共3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参考文献】
[1][1]刘佳.理路径临床护临床护刘佳.患者护临床护临床护在大面患者护中国冶医学杂理路径021021021在大面,38积烧伤(6)5-6021(6)5-6J].金工业应用[医学杂:67应用[患者护医学杂志,2理中的理中的0,8应用[J].76.医学杂4.[应用效[2]伤科护周伶.金工业中国冶,38性分析优质护医学杂5-6医学杂,17优质护金工业[J]金工业,17质护理胡芬.质护理杂志,医学杂志,2021,38(6)[J][J]的应用理在烧020,243]高(10:67果观察020-35(21伤科护伤科护5-676.周伶.,24[2][J]周伶.[J]优质护理在烧伤科护理中的[J]250应用效5):(21果观察.中国,24病电子及有效南,2性分析[J].中西应用价医结合):9护理中心血管.[60,81,3, 2静,葛南,2激障碍琴,冯病电子,24杂志,.中国[J]医药指2020,8(10):9鸥,李优质护4.[3]高睿.优质护理服务在2(1.临床烧伤科护理中知信行学杂志的应用1,3及其影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景福科住院南,2对烧伤250019532,17202(21[J]06.,33碍的影):206.020坛,2202020[4]胡芬.优质护理在烧伤科护[5], 2理中的的知信2-2应用价值体会.[6[J].基层理念对烧伤面医学论坛,2020蓉,等静,葛,24(23(24蓉,等532合护理程华,静,葛):3, 2的知信知信行4-1响因素护士叙激障碍, 2可.知,陈亚532-3533.[5]张笑雪,景福琴,冯烧伤科[J]可.知诊断与.护士志,2信行护理干预的知信对烧伤激障碍.现代,20-12科住院响研究9):患者创伤后应况及管激障碍员对应22(的影响[J]41.代医院英,周.现代员对应的影响烧伤科的知信志,2理弹性者罹患50344.41.松,等.护士.[6诊断与与应对治疗,202烧伤科,201,32(15):2502-2理现状503护理杂响因素进修杂.[6因素分-129):]严晓鸥,李静,葛乃航.知信行-12理念对女性烧伤患者创伤后8]张应激障激相关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 24(313(烧伤面1):41-事护理44.117[7]烧伤患于翠香8]张,王建13(应激障英,周松,等.临床护士叙事护理,陈亚员对应的知信,李瑞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23碍的影,20烧伤面19,4):34 (23):1的影响0184-17.[烧伤科8]张亚玲.烧伤面烧伤患,李瑞[9]积、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对烧伤患者罹患激相关创伤后碍的影应激障碍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蓉,等018,33患者应(23):2138-2141.[9]华英,吴长青合护理242,陈亚蓉,等度烧伤.医院烧伤科护理人员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情况及管理现状的综合调查分李孝建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2(9):117-121.[10]程华,李孝建,李瑞俊.重度烧伤患者应激障碍的影响242因素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4):242-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