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无论是民法典中有关融资租赁合同的有关规定,还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融资租赁司法解释》中均未对融资租赁的租赁物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只有银保监会2020年颁布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相应的规定。笔者通过结合民法典及其他有关规定,对有关法规及规章进行法律解释,认为知识产权可以作为融资租赁法律关系中的租赁物,以知识产权作为标的物的融资租赁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
【分 类】 【社会科学总论】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融资租赁 法律解释
【出 处】 《秦智》2022年 第07期 110-113页 共4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参考文献】
[1]金建忠.融资租赁中租赁物的范围[J].法学,2012(7).[2]肖艳鹏.我国融资租赁法律关系中租赁物范围研究[D].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3]刘汉霞.我国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现实困惑与法律规制[J].知识产权,2017(8).[4]张博,韩复龄.法律界限、选择标准与融资租赁标的物创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5]李冬.版权融资性售后回租法律问题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参见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7)渝01民终3138号民事判决书.[7]王剑. 融资租赁物范畴厘定及其规制进路的体系化重思[J].交大法学,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