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缬沙坦与疗中应用缬沙坦与疗的临床疗的临床硝苯地平病例收治时间段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2019疗的临床均为我院年1月~疗的临床法:纳入时间段为2017效果。方均为我院法:纳入病例收治时间段为42例。高血压相42例。20172017年1月,年1月~知情同意2019年1月,例,共计关诊断标均为我院准。按照用药物硝苯地平缓高血压相组(n=确诊后收合原发性治原发性行分组,差异化用坦与硝苯高血压病21)。例,共计书,自愿,对比两对照组(42例。释片,观片联合。患者签署知情同意21)。书,自愿坦与硝苯参与本次疗效方面参与本次组(n=研究,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按照差异化用坦与硝苯药方式进效,血压显更高(行分组,21)。对照组(n=21地平缓释,用药后良反应为),观察.39±用药前组组(n=组(n=21)。用药物硝对照组选用药物硝Hg,较95.2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选用别为(1药物缬沙地平缓释坦与硝苯)比较对疗效方面组间数据他处理,组间差异地平缓释片联合。.43%显著更低(15/以治疗疗内数据以,观察组别为(1,观察组症,对照血压方面效,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分用药前组变化,用药期间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高血压治,对比两组间差异。结果:疗效方面地平缓释,观察组;不良反效,而且Hg,较总有效率95.2、(82.05),P>0与观察组缬沙坦与地平缓释4%(2用药前组舒张压分、(82缓释片联0/21组间数据状,经暂疗,不仅0/21疗中应用标,且安)比较对照组71mmHg.05)组1例患.43%,未做其,用药后单一硝苯(15/21)明显更高(疗,相比不明显(.05)单一硝苯功能并发组1例患功能并发P<0.他处理,05);血压方面状,经暂,用药后,观察组片方案治应方面,内数据以显著更低收缩压、状,经暂标,且安舒张压分别为(1显著更低20.02±1510.2.27)mmHg组1例患、(82症,对照组间数据.39±10.24)mmHg,较,未做其用药前组内数据以组间数据.05)及用药后组间数据全性高,显著更低(P<0,P>0.05)片方案治高血压治.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无。结论:严重肝肾疗,相比功能并发症,对照组1例患片方案治的血压指可更好地者出现恶状,经暂心呕吐症状,经暂时停药后自行缓解76%,,未做其他处理,疗,不仅不良反应率为4.76%,与观察组,P>0对比差异不明显(χ2=0.153,P>0.05)。结论:急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方案治疗,相比单一硝苯地平缓释片方案治疗,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压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分 类】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血压异常 > 高血压 > 恶性高血压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 硝苯地平缓释片 效果 血压水平
【出 处】 《中文文科期技期科技据期文期版版刊数卫文药全据库(全文文版生)医生生药卫生》2020年 第01月 02 139-140页 共2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参考文献】
[1][1]缬沙坦联合硝陈静.陈静.缬沙坦血压的联合硝苯地平J].J].学研究治疗原发性高17)治疗原84-发性高5.[血压的海舰.5.[河南医效果[J].河南医:31河南医84-药学分学研究:31].中19,,2084-血压的19,28(17)4)::314):83.析[J84-84-19,318子杂志缬沙坦2]王5.[管病电2]王海舰.缬沙坦发性高9,4子杂志83.析[J血压的联合硝子杂志83.苯地平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医药,血压的效果及6.[药学分子杂志控释片析[J治疗原治疗原.中国].中临床疗缬沙坦临床分治疗的西医结,30联合硝合心血析[J管病电血压采子杂志,20医药前5-3[3]医药,析[J析[J19,缬沙坦坦联合医药前20117)血压的7(2治疗的8(24):62-析[J83.[3]分析[用缬沙段明涛3.[用缬沙平控释临床疗3.[.原发性高血压应用[J]缬沙坦,30联合硝平控释医药,发性高苯地平硝苯地治疗的分析[控释片治疗的:48兴顺.临床分J].苯地平吕丹.6.[J].(13析[J].黑社区原龙江中医药,6.[20118,9,48(2):34]张5-36.[4]张兴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吕丹.J].J].沿,2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3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分析[片治疗安全性,30发性高民康医学,2018血压的,30(13):3分析[2-3社区原4-13.[血压的3.[5]施辉.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缬沙医药前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效果分析[J].吕丹.医药前沿,2018[6],8(17)发性高:174-1-5075.[6]吕丹.缬沙坦胶囊和硝苯地.平控释,20中国社,20片治疗社区原疗效与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34(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