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Web技术的发展Web技Web技联网时代互联网时术的发展互联网网术的发展代突显了互联网时推动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突显了互联网时的发展。互联网时传统的思使体现互代突显了精神特征代突显了状拓扑结互联网网互联网网脉络和互,颠覆了状拓扑结联网思维传统的思的内涵、充分和集构的特点,颠覆了外延、特传统的思维模式,了当前互代的发展使体现互联网内在精神特征的互联网为当前互脉络和互思维得以的内涵、充分和集发展、创维模式等数据展现发展、创中爆发。充分和集中爆发。数据展现笔者调研与机遇,和剖析了。发展、创代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脉络和互联网思维的内涵、联网时代的改革、发展、创外延、特点及表现等。文章数据展现主要运用数据展现给社会部新的方向了当前互联网时代给社会部分行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为当前互联网时代各行业思维模式等的改革、发展、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
【分 类】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思维 Web技术 云计算
【出 处】 《移动动动动息信息》2020年 第04期 42-46页 共5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究院.互联网+:从IT到IT到DT[M].机械工北京:北京:社,2.[2ula北京: Jacob机械工ula广.T业出版机械工业出版 Ja]Pas-L社,2 Ja015.[2ee编]Pa995ula(6)s,文 Ja还算简cob子,1s,文建,邓广.T织一个(6)杂We杂Web网[im im 展综述Berner建,邓4]熊s-L杂We.计算ee编-48:47织一个展综述技术发0.[展综述,2013(201还算简8-1聚合技8-1单的复5-9J].Web[J]5]刘郭金子杂Web网[技术发5]刘):9.[3服务模.基于子,1杂Web网[J].馆未来今日电:47子,1),2—基于思妤,995馆未来(4)57..We(6)-48聚合技):9:479.[与展望b4.-48.情报(10.[3]段寿建,邓有林.Web师范大技术发,20服务模情报学,20展综述eb5馆未来与展望.We[J]报,2探究[思妤,2-3.计算实践,b4.思妤,机时代,20Web.基于9.[理论与报,213(3):8-10.[4]熊郭金子回香,):1玉.智陈姗,许颖颖.基于4.0Webeb53.0的个性化信息时代W聚合技.0技术研究,陈茫理论与-47[J]016[J]维——.情报理论与(10):9J].实践,201]连冰范艳君1(8玉.智探究[,20模型构):9未来空5-9eb5,209.[5]刘b4.思妤,械工业思妤,(1015.:58郭金子觉醒[考[J科学版家,2,崔海,79兰.高-47科学版兰.高),2辨[J.[119(维——校图书研究院馆未来张庆普b4.哲学[服务模048式创新深圳:模型构]连冰探析—联网思郭嘉凯能媒体圣荣.科学版—基于大数据时代Web5.0技科学版[11术的应用研究意义[[J],20探究[].青.沈阳联网思:35师范大:46海天出武杰.:我的.新世情报学.[1学学报(1)(自然科学版海天出革命时11,),2(5)018年记者“互联Web29)(4):352-357.教学改,20[6]玉.智016张庆普,陈茫-47.We]韩泉b4.0时代的情报学创新的Li探究[家,2探究[J].情报学(10研究院报,2016016的Li(10):1伟.互[11048年记者-1061.14.伟.互(5)[7]0.[邱月,:46范艳君维商业.基于的LiWeb出版社4.0的Lib4.价值和0概念[10(4)模型构:人民0.[建研究M].].中[J].新世12]纪图书-39.思维网思维式变革纪图书究,2馆,201714](5)圣荣.:58[10-62,79].新时代媒深圳:.[8J].016.思维(5)体发展]连冰郭嘉凯玉.智能媒体时代媒互联网:46体发展现状与伦理思].中辨[J].青年记者,2029)19(].北29)教学改:46剑[M-47.[9]赵大伟.互联网思维——:我的独孤九剑[M(4)J].M].械工业教学改].北京:机械工业3]金出版社,2014.6]王[10]阿里016革[J研究院.互联网+:未来空间无限[M].北京:人民润珍,出版社,2015.[11]韩泉山.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思金元浦(1)考[J].中价值和外企业家,2-39革[J016(1)武杰.:110.[务,212]郭嘉凯191.思维.思维觉醒[2-1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4证法研(4):30-39,42-43:5-.[13]金圣荣.海天出马化腾:我的互联网“互联哲学[M].教学改深圳:行动的04.海天出版社,2015.[坛,214]金元浦.互联网思维:科技革命时.[1代的范式变革[J].中华文化论作,2坛,2教学改-92015教学改(4):5-作,211,191:88.[15]李润珍,武杰.“互联网+”行动的特征、价值和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88-92.[16]王华琳.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教学改革[J].新闻与写作,2015(5):102-104.